•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易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内蒙古巴林右旗:让“国家的孩子”故事成为铸牢的鲜活教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6-04 09:37:52   浏览次数:75  发布人:239d****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先后接收了3000多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孤儿,这些孩子被称为“国家的孩子”。其中,赤峰市巴林右旗接回了25名上海孤儿,他们在巴林右旗茁壮成长、安家立业,为巴林右旗发展建设作出贡献。近年来,巴林右旗深入挖掘“国家的孩子”的故事,宣传阐释“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佳话的精神特质与时代价值,凝心聚力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巴林右旗的铸牢中华民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先后接收了3000多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孤儿,这些孩子被称为“国家的孩子”。其中,赤峰市巴林右旗接回了25名上海孤儿,他们在巴林右旗茁壮成长、安家立业,为巴林右旗发展建设作出贡献。

    近年来,巴林右旗深入挖掘“国家的孩子”的故事,宣传阐释“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佳话的精神特质与时代价值,凝心聚力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巴林右旗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中心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让人动容。图片来源:内蒙古日报

    追溯草原往昔,探寻历史深处的民族团结印记

    “国家的孩子”来到草原后,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草原阿爸、额吉们以无私的胸怀接纳他们,悉心抚育,陪伴他们成长。为寻找这一感人历史事件的脉络,探寻“国家的孩子”的精神印记,巴林右旗民委组建工作组,先后走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档案史志馆,查阅档案资料,逐一梳理,了解巴林右旗“国家的孩子”的安置规划、生活细节等,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材料。

    为使“国家的孩子”故事更加鲜活饱满、立体全面,工作组深入开展亲历者采访工作。寻访当年负责接收并悉心照料孩子们的保育员,聆听他们饱含深情、温暖感人的故事,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对在巴林右旗成长起来的“国家的孩子”进行访谈,认真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与心灵感悟。

    如今,巴林右旗已构建起丰富的“国家的孩子”故事资源库,整理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的故事,如“两个‘国家的孩子’组建的幸福家庭”“被养在蜜罐里的孩子”“‘珍贵的’孩子西吉热”“保育员乌云的故事”等,清晰展现了草原往事,为讲好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搭建宣传平台,筑牢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播阵地

    2022年,巴林右旗以“1+9+N”模式(1个中心馆、9个重点体验馆、N个辐射点)建成内蒙古首家旗县级“铸牢”教育实践基地。在基地各场馆、辐射点展陈中,注重融入“国家的孩子”故事内容,陈列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与实物,生动再现“国家的孩子”在草原的成长历程。3年来,教育实践基地已接待全国各族干部群众约60万人次参观学习。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巴林右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巴林右旗委宣传部供图

    巴林右旗不断拓展宣传阵地,丰富展示方式,深刻诠释“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佳话。创新打造“铸牢”影音互动厅和大讲堂,以“国家的孩子”为题材创作一批影音作品,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国家的孩子”纪录片与访谈,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辽阔草原上流淌的大爱。培育“‘国家的孩子’在巴林右旗”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课堂品牌,组建专业宣讲团队,成员包括“国家的孩子”本人、见证者及专家学者,深入诠释这段历史佳话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为“铸牢”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深化宣传阐释,让民族团结的接力棒代代相传

    近年来,巴林右旗先后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大连民族大学、赤峰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展“铸牢”理论研究,将巴林右旗“国家的孩子”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形成系列成果。其中赤峰学院教师撰写的文章《口述历史,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在多个科研平台发布。将“国家的孩子”故事纳入旗委党校重要课程体系,培育“‘国家的孩子’在巴林草原”品牌课程,先后在敖汉干部学院、赤峰学院等地开设课程,已累计开讲80余次,2500余名党员干部接受了教育。

    为展现“国家的孩子”故事中的情感内核,宣传“三千孤儿入内蒙”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能量,巴林右旗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以及节日节庆期间,开展“‘国家的孩子’不忘‘草原母亲’恩情”系列教育活动、“国家的医院呵护‘国家的孩子’”义诊等主题活动50余场,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在宣讲队伍建设方面,巴林右旗组建了一支由“国家的孩子”的后代担任宣讲员的团队,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地,以其亲身经历和家庭故事为素材,讲述先辈们的感人故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截至目前,团队已开展宣讲活动300余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上图: “国家的孩子”呼群与养父母。下图:呼群的女儿宝力布森作为宣讲员讲述“国家的孩子”的家庭故事。(图源:巴林右旗委统战部)

    此外,巴林右旗还以“国家的孩子”故事为源泉,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活动,精心打造了《心铃》《国家的孩子》等一系列文艺作品。

    如今,“国家的孩子”早已深深融入了草原,与草原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的故事代代相传,激励着人们庚续民族团结优良传统,凝聚奋进力量。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 |李翠 郑涵月

    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239d****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yixu.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