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易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抗战地标 | 滇缅公路晴隆二十四道拐——悬崖上的“抗战生命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5 20:56:03   浏览次数:8  发布人:1f9b****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追寻抗战地标,重温峥嵘岁月它们是烽火岁月里的沉默见证者,是镌刻着民族伤痕与不屈的立体史书。从卢沟桥上的石狮凝视,到台儿庄的残垣低语;从凯旋路上的轰轰炮火,到滇缅公路的辙痕深印——每一处抗战地标,都封存着枪林弹雨的记忆,跳动着救亡图存的脉搏。循着这些凝固的坐标,我们触摸历史的温度,听见一个民族在危亡时刻发出的最坚韧的呐喊。晴隆二十四道拐——悬崖上的“抗战生命线”在贵州黔西南的崇山峻岭间一条蜿蜒曲折的

    追寻抗战地标,重温峥嵘岁月

    它们是烽火岁月里的沉默见证者,是镌刻着民族伤痕与不屈的立体史书。从卢沟桥上的石狮凝视,到台儿庄的残垣低语;从凯旋路上的轰轰炮火,到滇缅公路的辙痕深印——每一处抗战地标,都封存着枪林弹雨的记忆,跳动着救亡图存的脉搏。

    循着这些凝固的坐标,我们触摸历史的温度,听见一个民族在危亡时刻发出的最坚韧的呐喊。

    晴隆二十四道拐——

    悬崖上的“抗战生命线”

    在贵州黔西南的崇山峻岭间

    一条蜿蜒曲折的公路

    如巨龙盘旋于悬崖之上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源:黔西南日报

    24道急弯层层叠叠

    从谷底直冲云霄

    这便是被誉为

    “抗战生命线”的

    晴隆二十四道拐

    一段镌刻着

    民族血性与国际友谊的

    史诗级公路

    1938年8月

    随着广州、武汉沦陷

    滇缅公路成为当时中国唯一

    一条国际运输通道

    二十四道拐

    作为这条“抗战生命线”上的咽喉要道

    承担着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重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源:央广网

    据统计,抗战期间

    通过这条公路运入中国的物资达40余万吨

    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条公路的修建与维护堪称奇迹

    在缺乏现代机械设备的条件下

    为了保障这条“生命线”的畅通

    无数筑路工人和运输司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

    顶着日军的空袭威胁

    日夜奋战

    那些运输司机们

    驾驶着破旧的卡车

    在崎岖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行驶

    每一次转弯都充满了危险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守护着这条抗战的希望之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上图:中国民众修建滇缅公路

    图源:贵阳网

    下图:车队通过滇缅公路老虎嘴路段

    图源:云南省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

    20万各族劳工

    仅用9个月就完成了滇缅公路的修建

    其中晴隆段尤为艰险

    英国《泰晤士报》称

    “只有在中国人才能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八十余年过去

    二十四道拐的每一道弯仍如抗战烽火中的年轮

    讲述着不屈与团结的故事

    提醒我们

    山河无恙的背后

    是无数无名英雄用生命铺就的“生命线”

    这条悬崖上的公路

    不仅是地理的奇迹

    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永恒丰碑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源:新华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综合整理自新华网、光明网、搜狐新闻、云南大学校史网等

    新媒体编辑:常畅 许欣悦(实习)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1f9b****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yixu.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