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外滩法官小巷行”党建品牌——
“说群众的话,解群众的难”
“补偿款该平分,这是父辈留下的老宅!”
“您当年回上海本应跟着表姐住,我好心同意您在这落户养老,凭啥要补偿款?”
上海黄浦区188街坊,一间17.2平方米的筒子房里,空气仿佛要炸裂了。姑姑拍案而起,侄子面红耳赤。他们身旁,楼梯转角塞着抽水马桶,墙壁格子上挂满衣物。阁楼上,一张大床挤得满满当当。旧城改造的阳光,似乎照不进这个姑侄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家。
旧改征收被称为“难中之难”。上海成片旧改完成后,黄浦老城区剩下的零星地块和老旧不成套住房,就成了难啃的“硬骨头”。模糊的权利人界定、复杂的家庭关系、多年的积怨,像高压线一样缠绕在一个个狭小的空间里。
“得走到群众身边,说群众的话,解群众的难。”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王蓓蕾和她的团队,一头扎进了最大的旧改基地。
现场比预想的更火爆。咨询队伍排成长龙,法官被团团围住,问题一个接一个。
三个月后,宁波小区一栋居民楼下,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调解)工作站正式成立。目标很明确:“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助力黄浦区城市更新,让人民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温度。”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六月十七日上午,姑侄共有权纠纷案在外滩工作站开庭。
6月17日上午,外滩工作站内,法槌敲响。王蓓蕾主持庭审,十多位街坊邻居旁听,姑侄纠纷成为这里现场开庭的第51起共有权纠纷案。
面对理不清的“分家”死结,王蓓蕾抛出了她的“蛋糕哲学”:“补偿款就是一块大蛋糕。你们光顾着争怎么分,可想过没有,如果僵持不下,拖慢了征收,蛋糕就变小了。咱得先齐心保住蛋糕。”
剑拔弩张的气氛,悄然松动。庭审后,王蓓蕾决定再约时间,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弥合亲情”。
坐堂办案之余,王蓓蕾带领团队走街串巷,穿梭在这座城市“心脏”。截至今年6月,外滩工作站开展法律宣讲、咨询、调解近500次,接待了3400余人次。共有权纠纷案件收案数量连年下降,近九成旧改矛盾就地化解。“小巷法官”的名号,就这么被叫响了。
2023年,黄浦区法院开展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外滩法官小巷行”活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要求,打造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司法裁判和朴素价值观相结合、业务工作和党建引领相结合的桥梁纽带。
外滩工作站就是其中的一个桥梁纽带,法官将案桌搬到旧改一线,联手征收所、街道、居委会、调解组织探索出阳光征收“四联”群众工作法,通过联席会议、培训讲座、接待咨询等方式,形成党建引领、党政统筹、党群联动三环辐射的立体式党建服务网络。
六月梅雨季,潮湿闷热。周三下午,恰逢工作站开放日,王蓓蕾挤着地铁赶到外滩工作站。
“公房住户可以在相邻住户公共部位安装摄像头吗?”
“底层用户反对加装电梯怎么办?”
“装修拆改可以敲墙砸柱吗?”
面对街道和社区干部提出的常见问题,王蓓蕾一一解答。
改变在点滴中汇聚。居委会社工更有底气了:“王法官,有您给的法律意见,我们去做居民工作心里有谱了!”
老百姓心气顺了:“你们讲法也讲情,不像法官,倒像家人。”
“外滩法官小巷行”品牌打响了,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优秀案例二等奖。外滩工作站不仅是断案的地方,更是社会治理的“智囊团”。他们给上海市委提出加强旧改工作法治保障、推动矛盾纠纷依法解决的建议,被评为市级优秀基层法治观察建议。
“小巷里有烟火气,只有深入一线与老百姓打交道,了解百姓难处,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为什么要让法官走进小巷?黄浦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段守亮望着办公室外新旧交融的街区,道出了深意:“20.46平方公里的黄浦小巷中,散落着143处红色资源。‘小巷法官’三步一转、五步一拐,就会遇见‘一抹红’。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踏着小巷的红色足迹,时刻牢记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能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
记者:万紫千 | 摄影: 潘婷
见习编辑:姚瀚 | 联系电话:(010)67550939 | 电子信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平钰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