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易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长江流域珍稀水生物种保护取得新进展 | 新闻联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9 08:00:22   浏览次数:1  发布人:f7a9****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长江十年禁渔目前已进入中期关键节点,在人工繁育、智能监测等一系列科技手段的支撑下,长江流域珍稀水生物种保护、鱼类资源总体恢复成效显著。江豚是长江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近期又有两头雌性江豚怀孕。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这里已经实现了对江豚胚胎发育全过程的超声影像监测,构建了从卵泡发育之后不同阶段的影像图谱。此外,水生生物研究所还联合多家保护区和相关单

    长江十年禁渔目前已进入中期关键节点,在人工繁育、智能监测等一系列科技手段的支撑下,长江流域珍稀水生物种保护、鱼类资源总体恢复成效显著。

    江豚是长江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近期又有两头雌性江豚怀孕。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这里已经实现了对江豚胚胎发育全过程的超声影像监测,构建了从卵泡发育之后不同阶段的影像图谱。此外,水生生物研究所还联合多家保护区和相关单位,建成了水生哺乳动物实时声影像智慧监测平台,构建起长江江豚“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饲养繁育”的保护体系,江豚生存环境、种群数量不断改善。目前,我国对江豚数量考察每五年开展一次。2022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相比2017年增长了200多头。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很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科研人员持续开展珍稀野生鱼类的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赤水河珍稀物种由7种增加到9种,长江鲟、鳗鲡等11种在赤水河消失多年的种类在禁渔后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中。今年,科研人员还通过放流旗舰物种长江鲟个体,构建适宜的产卵场,成功实现了长江鲟的野外繁殖实验。

    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全流域鱼类资源总体恢复明显,鱼类小型化趋势得到遏制。监测显示,2021年到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比禁渔前2017年到2020年增加36种,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责任编辑:王颖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f7a9****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yixu.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