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从“马锡五审判方式”一直到新时代涉军维权工作,人民军队与人民司法“鱼水情深”的基因一直在传承。福建厦门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赓续“爱我人民爱我军”的优良传统,推动司法拥军工作从“个案维权”向“制度拥军”深化,将抗战精神中“军民同心”的密码,解码为“维军权、解军难、稳军心”的生动司法实践。
涉军案件全流程处置 打通司法维权的“解纷快道”
“我们不知道破坏军用光缆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很抱歉给部队通信带来麻烦,以后一定会注意。”今年3月,同安区法院军嫂法官调解室内,村民付某、林某向某部队有关负责人诚恳道歉。
付某、林某在使用挖机挖蓄水池、修建垃圾池时不慎挖断部队的军用光缆,导致通信阻断数小时,造成维修费用、阻断损失等共计140余万元。
事故发生后,驻地部队联系同安区法院军地司法协同服务中心,中心立即启动涉军案件“绿色通道”,对该涉军案件优先立案。
考虑到该纠纷既涉及国防军事权益,也关系到军民关系的和谐,案件被移送至涉军案件专门合议庭后,承办该案的民一庭庭长洪佩兰与合议庭成员纪志愿组织部队负责人、付某和林某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军用光缆被挖断的详细过程、造成的具体损失和双方意见。
经承办法官释法说理并对部队主张的损失金额一一核对,纪志愿以退役军人身份,向付某、林某详细说明了军用光缆作为军事通信设施的重要性。付某、林某意识到挖断军用光缆的行为对军事通信造成的严重影响,对部队主张的损失金额无异议,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当场签署了调解协议,这起涉及破坏军用设施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在立案后72小时内顺利化解。
这是同安区法院涉军纠纷快速解决机制的日常缩影。“近年来,我院秉持‘涉军案件无小事’理念,坚持‘快立快调化纠纷’原则,积极探索优化涉军案件办理工作机制,形成涉军案件立案专门通道、涉军合议庭专业审理、军嫂法官调解室专人调解、涉军案件专项执行的‘四专机制’,通过将人民陪审员中的退役军人纳入涉军案件合议庭,安排本院军嫂干警参与涉军案件调解尤其是涉军家事纠纷调解,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过来人讲过来事的方式推动涉军案件更有效化解,依法妥善快立快审快结快执涉军案件,平均结案时间37天。”洪佩兰向记者介绍。
“多亏了吴法官,不然我就只能自认倒霉,即使打赢了官司也拿不到该有的赔偿。”现役军人小刘在案件顺利执行完毕后,对承办法官吴绍伟表示感谢。
不久前,同安区法院收到了一起因购买商品房被房地产开发商拖欠面积补差款、逾期办证违约金的执行案件。案件涉及现役军人小刘与厦门某投资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法院经审理判令投资公司限期内向小刘交付商品房权属登记所需的资料并支付面积差价款、逾期办证违约金等共计3万余元。判决生效后,投资公司配合完成办证,但未履行金钱给付义务,无奈之下小刘到同安区法院请求强制执行。
同安区法院立即启动涉军案件处置工作机制,开启执行“绿色通道”。吴绍伟第一时间与审判案件承办法官沟通了解案情,并就投资公司资产状况迅速开展调查。
“经调查发现,该公司已陷入经营困境,银行账户内几无存款,大量涉诉涉执案件已进入审判、执行程序,短期内没有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能力。”吴绍伟介绍。
在掌握被执行人的实际财产状况、经营情况以后,吴绍伟迅速转变工作思路,耐心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释法说理,最终推动小刘、投资公司和商品房所在小区物业服务公司达成“以物业管理服务费折抵执行标的”的解决方案。一起可能无法执行完毕的案件在承办法官的创新执行方式下顺利执结,小刘的胜诉权益得到圆满兑现。
服务需求全方位对接 打造军营门口的“司法哨所”
在诉讼前、法庭外,同安区法院不断延伸涉军维权服务。“针对司法拥军服务覆盖不广、深度不足、响应滞后的问题,我们将传统的挂钩联系模式全面升级为‘院领导包旅、庭领导连营、员额法官驻连’的三级‘法治辅导员’机制,直通旅营连,提供24小时法律急诊,发布‘法治辅导员’姓名+电话+专长公开清单,梳理合同帮审、‘一对一’法律咨询、送法进军营等十项‘法治辅导员’工作职责,真正打通司法拥军的‘最后一公里’。”洪佩兰告诉记者。
同安区法院的法治辅导员走进驻地部队,与官兵们进行猜法律灯谜活动。
2024年4月的一天,一阵急促的铃声在同安区法院大同法庭庭长、营级法治辅导员许金鑫的办公室响起,来电的是同安区某部队战士小叶,其女儿在家属陪同下在公园游玩时被一未成年人骑自行车撞倒,伤及眼角,可能进一步影响视力,未成年人监护人拒绝先行垫付医疗费,也拒绝协商后续赔偿。
“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找不到监护人的信息是不是也不能向法院起诉?”小叶急切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许金鑫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耐心地安慰小叶,告诉他先集中精力治疗女儿的伤势,若需后续治疗,可待后续治疗完毕对伤情是否构成伤残进行鉴定后再行诉讼。
同时许金鑫还向小叶建议,可以将加害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列为共同被告,向法院递交调取加害未成年人监护人信息申请。这给着急慌乱的小叶吃了颗定心丸。
两个月后,许金鑫的电话再次响起,“案件二审调解了,我们拿到了对方的赔偿款,我女儿也没事啦,谢谢你们的帮助!”
2022年以来,同安区法院累计为部队官兵提供法律咨询150人次,协助化解涉军纠纷26件。数字背后,是法院与部队“信息互通、责任到人”的精准服务机制,更是“军有所需、法有所应”的庄严承诺。
“一张需求卡,搭起了法院和部队的连心桥。”驻地某部队副政委在同安区法院开展爱心拥军需求卡进军营活动时如是说。为更全面地征集军人军属法律服务需求,同安区法院梳理了近年来法治辅导员受理的军人军属司法需求,形成案件快速处理、协助化解纠纷、法律知识学习、军人子女关心帮扶等4大项13小项清单,制定要素式的“爱心拥军需求卡”,以提示性方式引导部队官兵更准确表达需求,争取在服务前端将功课做“细”。
“之前法治辅导员到连里调研,问大家有什么需求,我们也一时半刻没有具体的想法,有了需求卡,按照需求分类一目了然填写,还可以再回家问问家属的意见,明确自己希望能获得法院哪方面的帮助。”军人小王对爱心拥军需求卡很感兴趣,表示将认真填写,也希望得到法院的后续反馈。
同安区法院干警与哨所官兵交流。
据悉,今年以来,同安区法院累计向驻地部队发放并回收爱心拥军需求卡近千份,通过系统梳理军人军属司法诉求,精准识别家事解纷、合同审查、法考辅导、转业培训等6类高频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司法服务清单,完善“清单动态更新——服务跟踪督办——官兵满意度回访”闭环机制,确保司法举措直达官兵心坎。
法律课程全周期覆盖 浇筑军旅人生的“法治路基”
“现在开庭,下面核对当事人……”同安区法院第九法庭,一场示范庭审正拉开帷幕。近日,中共厦门市委党校依托设立于同安区法院的“厦门市领导干部生态法治现场教学点”,组织师、团职转业干部培训班30余名师生观摩一起涉生态环境引发的行政处罚案件庭审。
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与学员们围绕行政执法程序的重要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意义以及如何在严格执法中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等议题,展开互动研讨。
课后,学员们热烈反馈,“通过庭审案例现场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从以往的军事管理向今后的社会治理这一角色转换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这是学员从军旅生涯转入工作新阶段的一堂生动法治课,也是同安区法院在助力法治军营建设中摸索出的军旅法治‘三堂课’之一。”同安区法院分管涉军审判工作的审委会专委周宗良介绍。
法治军营建设,关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关乎依法治军战略落地,关乎官兵合法权益保障,更关乎新时代强军兴军目标的实现。同安区法院始终将助力法治军营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精准普法送法释法,系统梳理部队及军人军属在物权、合同、婚姻家庭、职务履行等方面的常见法律问题92个,联合福州军事法院编印法治军营服务指南系列丛书4册,制作“军嫂法官说”系列普法动漫,通过模拟法庭、法官讲堂、联谊共建等形式,送法律知识、司法案例进军营30余次。
在送法进军营的基础上,同安区法院聚焦新兵入伍、现役阶段、退役转业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定制不同时期的法律课程。
今年1月,邀请辖区部队新兵及财务岗位官兵旁听转业军人杨某某受贿罪一案庭审,聆听预防职务犯罪法治课,系好军旅生涯“第一粒”法治纽扣。
6月,在工业集中区职工服务站开展巡回审判,邀请同安籍退役军人旁听劳动纠纷案件庭审,帮助退役军人学会在职场中以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我们的课程涵盖从新兵入伍第一课到退役转业第一课,努力做到陪伴官兵整个军旅生涯。”周宗良告诉记者,“同时我们还结合部队法律人才培养需求和官兵学法兴趣,开设提升型法律课程。”
2023年以来,同安区法院在部队法律人才教育实践基地框架下,以连队指导员、营部教导员、部队政工干部以及通过司法考试的现役军官为重点,培养军营法治带头人,通过集中授课、庭审观摩、案例教学、法条解读等形式为官兵提供部队法律人才培训课,为培育军地两用法治人才迈出坚实一步。
“为军人解一案,就是为强军路添一砖。做好拥军工作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从个案处理到制度供给,从纠纷化解到法治赋能,从司法服务到国防共益,当抗战精神熔铸为新时代‘法治支前’的司法实践,同安区法院将始终在官兵身边,想官兵所想、答官兵所需、解官兵所忧,以积极的司法作为书写新时代‘军法同心’的答卷。”同安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穆峰表示。
点评
延伸司法服务 打造拥军特色工作
福建省人大代表、厦门市同安区田洋村党委书记 陈水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节点,回顾双拥工作,特别有意义。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八路军留守兵团在延安发起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运动,这是双拥工作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的陆续颁布施行,为双拥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近年来,同安法院在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延伸司法服务,打造了多项特色工作,各项拥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制度创新 护航强军目标
厦门大学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金雄
强国必先强军,司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坚实后盾,其服务强军事业的深度与精度,直接关乎国防根基的稳固。厦门同安区法院构建的司法拥军体系,正是对这一命题的积极回应,其在涉军案件处理中的“四专机制”将传统个案救济升格为制度性保障。引入退役军人与军属参与调解,在化解涉军纠纷中兼顾法理情理的平衡。面对军人军属多元化、动态化的司法需求,构建起“院、庭、员”三级法治辅导员直通营连的响应体系。从延安时期马锡五携案卷下战地的为民情怀,到今日法院以制度创新护航强军目标,司法拥军的基因始终深植于“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历史血脉中。
来 源:人民法院报·5版
记者:安海涛|通讯员:周锦 张丽君 熊华明 文/图
责任编辑:辛九慧 |联系电话:010-67550730|电子邮箱: fzk@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李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