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青山叠嶂处,绿意环抱间,一座现代化养殖基地如明珠般镶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大石山区腹地,这里就是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巴马香猪保种繁育与实验动物开发基地。该基地不仅是粤桂协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巴马县深度合作的科技前沿阵地。
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名单,巴马香猪榜上有名。近年来,在粤桂协作政策支持下,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和巴马县聚焦特色产业提升,坚持做好乡村富民产业文章,依托巴马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世界长寿之乡”品牌效应,充分发挥粤桂协作优势,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建立联合运营机制、探索生态种养模式、强化科技人才交流,推动巴马香猪产业提质增效,让巴马香猪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01
强化科技支撑,
激活产业发展优势
“过去,一头香猪半年只能长到40斤,市场价格只有300多元,现在通过基因选育,香猪出栏周期缩短一半,体重却能翻倍,一头能卖到800元呢。”巴马香猪养殖户黄江护说,“这些多亏了研发攻关团队的辛苦付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巴马县为群众免费发放香猪种苗,促进香猪产业发展。
黄江护所说的研发攻关团队,是巴马县乡村振兴研究院香猪产业研发攻关团队。
据团队科研人员张永进介绍,粤桂两地以共建巴马乡村振兴研究院为平台,累计投入粤桂协作资金2486万元打造巴马香猪保种繁育、生态循环养殖基地,组建巴马香猪产业研发攻关团队。“我们构建了全球巴马香猪高质量基因组序列,开发国产化生物芯片‘天鹏香芯’。这样一来,不仅育种效率提升,还能精准筛选出高产肉用品系,让养殖户收益翻番,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八桂大地上。” 张永进说。
与此同时,巴马县打造“品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联合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为“供深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年我们都免费发放巴马原种香猪给群众饲养,养成之后公司以市场价格回收,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巴马原种香猪农牧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文蔚说。
在科技与机制的“双轮驱动”下,传统养殖蜕变为高效产业。目前,巴马全县累计建成巴马香猪原种场1个、规模生产养殖场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22家、加工企业5家,养殖范围覆盖10个乡镇,带动养殖农户8295户。2024年,全县巴马香猪出栏规模达31万头,产业总产值高达3亿元,养殖户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巴马香猪已经成为全县覆盖面广、关联紧密、带动有效的富民产业。
02
探索生态种养,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以前猪粪处理可是个难题,现在直接发酵成肥料还田,每亩水稻能少用20%化肥。”在巴马县,“春夏种稻、冬闲种薯、薯糠喂猪、粪尿肥田”的“稻薯猪”新型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已成为当地村民的共识,收割后的水稻、薯类作物等农作物副产品被制成液态饲料,成为巴马香猪最爱的“营养餐”。
巴马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大文告诉笔者,马铃薯基地实行有机肥还田,消纳生猪粪污,实现农业生产的有机循环,形成了一套适合马铃薯种植的高效种植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转化率。
2024年,巴马县已建成“稻薯猪”高阶生态种养循环技术研发试验平台,实现了每头巴马香猪综合养殖成本降低100元。引进马铃薯品种29个,试种面积达500多亩,实现经济效益250万元。基地所在村集体利用每年80万元产出收益,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村民就业难题。巴马鼎农植保服务有限公司以为马铃薯基地提供社会化服务为契机,吸纳就业劳动力50名,实现人均增收3600元。
生态优势还需转化为市场价值。近年来,巴马县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致力于做优土特产精深加工文章,先后引进了多家香猪加工企业,加快畜禽屠宰加工与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逐步补齐巴马香猪屠宰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等短板,开发了巴马香猪腊肠、肉脯、腊肉、肉干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升巴马香猪产业效益。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巴马原种香猪生产基地。(巴马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巴马福禄寿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工人正将腌制好的香猪肉脯、香猪肉条送入烘房。据该公司董事长黄文侠介绍,公司拥有一条日生产加工200头巴马香猪卤肉(含调味品)的生产线,主要产品有巴马腊香猪、巴马腊猪头、巴马香猪腊肠、巴马香猪肉条等。该公司在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等环节,优先聘用周边村民,切实带动了群众增收。
为强化巴马香猪品牌建设,巴马县在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等地建立巴马香猪产品专卖店,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合作平台,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巴马香猪腊肉、腊肠已成功获得“圳品”认证,助推巴马香猪产品畅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乃至全国大市场。
03
狠抓人才引育,
强化乡村振兴支撑
在巴马香猪养殖基地的“田间课堂”里,技术员正手把手指导养殖户如何配制饲料,学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巴马香猪饲料配比和疾病防治要点。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巴马县秉承“人才先行”的理念,整合中国农科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利用中国农科院深圳研究生院、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的设施和场地,采取线上线下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调研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每个月,巴马香猪养殖基地都会开设“田间课程”,对养殖户开展面对面指导,引导专家团队与农户建立长期联系,把新技术、新理念传递到乡村一线,推动农民养殖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来到巴马县挂职的粤桂协作工作队巴马工作组负责人王锐介绍,通过名师讲座教学、现场参观学习交流等形式,深入学习借鉴广东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好经验好做法,实现人才点对点精准培养。据统计,2022年以来,“田间课堂”累计培训干部和高素质农民400余人次。
为进一步提升粤桂协作干部综合能力,巴马县组织开展“粤桂协作乡村振兴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巴马瑶族自治县2024年粤桂协作人才专题培训班”等一系列专题培训。同时,为持续抓好研究型人才培养,当地联合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广西大学共同开展研究生定向培养计划,积极构建基础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巴马县培养科技产业应用型人才40余名,提升了科技创新转化能力,为推进巴马香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的人才力量。
目前,巴马县已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广西巴马香猪科技小院,成功搭建科技产业型人才培养新平台,为巴马特色产业提升和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注入了新的智慧与活力。
“这只‘飘香万里’的小香猪,已成为我们巴马县的‘富民密码’。”巴马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彭伯文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巴马香猪产业的培育力度,引导更多村民参与巴马香猪养殖,共同念好产业‘致富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9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