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钱还清了,腰杆直了!”
——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打造“红色诚信样本”党建品牌工作见闻
暑气未消,酷热难耐。
近日,卓某仁、卓某义两兄弟日夜赶工,想争取尽快完成老宅翻新修建。
“现在钱还清了,腰杆直了!村里人再也不会对我们指指点点。”烈日下,豆大的汗珠顺着两人额头往下流,他们边擦汗边感慨道。
事情要从2024年12月的一天说起。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魏维平因为一起借款纠纷案,来到池店镇茂厝村。
当时两兄弟正在对自家老宅进行翻新,这在农村是一件大事,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见到法官到访,村民们议论纷纷:“听说他们欠钱不还,法院都找上门了”“有钱建房子,没钱还给人家”……
晋江是商贸重地,当地经商氛围浓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讲究一个“信”字。
村里的议论让两兄弟有苦说不出。20多年前,卓某仁、卓某义的父亲卓某钦向卢某琴借款2万元,因迟迟未还本金及利息,被卢某琴起诉至晋江法院。法院依法判决卓某钦归还卢某琴借款2万元及相应利息。
“当时我手上有些钱,就借给了卓某钦。谁知道他还了几个月利息之后就不还了,连人都找不到。”卢某琴回忆起往事说道。
为了讨回欠款,卢某琴向晋江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几次传唤卓某钦,但因其名下无任何财产信息,案件进入终本程序。
随着卢某琴年龄渐长,迫切希望能够尽快讨回这笔债务,但最终等来的却是卓某钦去世的消息。
“人不在了,钱就不用还了吗?他不是还有两个儿子吗?这笔钱他的儿子应该能认吧?”卢某琴再次来到晋江法院。
这是块“硬骨头”,如果按照程序,卢某琴要和卓某钦的直系亲属先打继承官司才能讨回这笔债务,届时又是一场漫长的诉讼。
如何高效化解纠纷?魏维平决定联系池店镇茂厝村村委会,联合村里党员干部一起寻找案件突破口。
法院和村委协同联动,得益于晋江市委党建“一号工程”——“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重点项目,通过智慧网格管理信息平台,与全市435个村(社区)、一级网格,1102个网格党群服务站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
2022年,晋江法院将“晋江经验”红色诚信样本党建品牌有机融入晋江市委党建项目中,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从法律层面加强联动惩戒失信,联手调解纠纷。
从村里党员干部那里,魏维平了解到了关键信息——卓某钦的两个儿子卓某仁、卓某义正在翻新老宅。
“我们前前后后已经替父亲还了好几笔债务,怎么又有新的债务?”卓某仁认为父亲的债务不应由他们承担,卓某义沉默不语。
村干部帮着法官一起做工作:“子女继承父母遗产,要在继承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还款义务。这老宅的土地是村里分配给你们父亲的,现在他又留给了你们。”
“翻新房子是好事,总不能因为你们父亲生前欠下的这几万元就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经过协商,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卢某琴同意放弃部分利息,卓某仁、卓某义愿意各自拿出2万元,共计4万元偿还卢某琴。这起尘封多年的旧案终于化解。
“没想到还能再讨回4万元。”卢某琴对此感激不已,向魏维平赠送了一面锦旗。还清了父亲生前的债务,卓家两兄弟也一身轻松,他们向魏维平表达了感谢。
这样的场景在“晋江经验”红色诚信样本党建品牌创建后已经成为常态。
除“法院+村委”形成“1+1>2”合力外,晋江法院依托“晋江经验”红色诚信样本党建品牌,以“党建共建”方式联合检察院、公安、电视台等多部门建立失信惩戒体系,按照“一诉直达、一站分拨、一哨调度、一评督办”机制,拘传失信被执行人196人,携手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有效倡导诚信之风,凝聚社会力量共同筑牢社会诚信体系。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
记者 :林泳 | 通讯员:尤燕玲
见习编辑:杨鸿 |联系电话:(010 )67550939|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陶羽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