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入秋后娃总生病?
这份「儿童秋季养护指南」
科学又实用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秋季不只是树叶变黄、天气转凉,更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特殊时期,人体阴阳代谢也会同步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所以古人强调“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肺常虚”。秋季“燥气当令”,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金生于脾土,脾为后天之本,因此,儿童秋季养护的核心,就聚焦在“养收肺气、润燥健脾”这8个字上。下面从3个维度,教你科学护娃!
日常调护:
顺应秋气
1. 起居合养收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提示秋季养生应“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收藏,“早起”以契合阳气舒展,保证儿童每日10~11小时睡眠,助肺敛气、脾运化。室内需“温燥并调”,可置清水或加湿器使湿度维持在40%~60%。每日开窗通风遵“日出而作”之理,宜选9~11时阳气渐盛时,每次30分钟,以疏泄浊气、洁净空气。
2. 穿衣护肺脾
“形寒则伤肺”,秋季天气多变化,易“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穿衣循“春捂秋冻”应有度,需护好经络循行之背部(肺俞穴)、脾经所主之腹部(中脘穴)及“诸阳之末”的脚部(涌泉穴)。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透气、中层保暖、外层防风),随气温变化增减,以触摸后颈温热无汗为适宜,防“过暖则汗泄伤津,过凉则寒邪犯肺”。
3. 运动助宣肺
“肺者,气之本”,宜选温和养肺的运动,如八段锦,健身操或慢走于公园,每次30分钟,每周3~4次,助肺气宣降。忌剧烈运动致大汗伤津,违“收敛”之旨。
饮食调理:润燥固脾
1. 辨证选食循
“燥者润之”、“脾虚补之”
若见肺燥证(咽干、干咳、少痰),可用银耳、百合、川贝(研末)蒸梨,或麦冬、玉竹煮水代茶饮,滋肺阴、润肺燥。
若见脾虚证(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山药、莲子、芡实熬粥,或炒麦芽、鸡内金煮水,补脾气、助运化。
2. 饮食禁忌遵
“虚则忌攻”
秋季儿童忌生冷寒凉(冰饮、生食等),防伤脾阳。勿过食肥甘厚味(油炸、甜食等),恐生痰湿阻肺。少食辛燥发物(辣椒、海鲜),免助燥伤津或诱发过敏。
本文来源:国家妇幼健康中心
编辑 | 康晓杰
校审 | 孙茜
策划 | 王菲菲 崔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