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易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耕而陶聊茶器:十四、明末闵老子,首创工夫茶(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29 21:08:32   浏览次数:45  发布人:d832****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经济发达、物泰民安的闽南地区,漳州人经营武夷茶,品饮武夷茶,其日盛的茶风令“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的工夫茶在康雍乾时逐步形成进而影响潮汕。其后,东南沿海商贾、移民来到台湾,如清嘉庆年间柯朝氏从福建引进武夷茶种,种于现在台北县瑞芳山区,被认为是台湾北部制茶的开始。  《台湾通史》中说:“嘉庆时,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自武夷之茶,植于鱼坑。”台湾铁观音是由安溪张氏于清光绪年引进的,植在台

      经济发达、物泰民安的闽南地区,漳州人经营武夷茶,品饮武夷茶,其日盛的茶风令“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的工夫茶在康雍乾时逐步形成进而影响潮汕。其后,东南沿海商贾、移民来到台湾,如清嘉庆年间柯朝氏从福建引进武夷茶种,种于现在台北县瑞芳山区,被认为是台湾北部制茶的开始。

      《台湾通史》中说:“嘉庆时,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自武夷之茶,植于鱼坑。”台湾铁观音是由安溪张氏于清光绪年引进的,植在台北木栅,其后繁殖开来。  台湾乌龙的产、制技术均来源于福建,由是东南沿海的乌龙茶功夫泡法也随之跨海传香,这在台湾学者连横话语中亦可得到佐证。连横(1878-1936),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在其著作《雅堂文集·茗谈》里连横说:“台人品茶与中土异,而与漳、泉、潮相同。盖台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记其品饮工夫茶:“茶炉大都置在窗前,用硬炭生火。主人很郑重地扇着炉火,注视着水壶中的热气。他用一个茶盘,很整齐地装着一个小泥茶壶和四个比咖啡杯小的茶杯。再将贮茶叶的锡罐安放在茶盘的旁边,随口和来客谈着天,但并不忘了手中所应做的事。他时时顾着炉火,等到水壶中渐发沸声后,他就立在炉前不再离开,更加用力地煽火,还不时要揭开壶盖望一望。那时壶底已有小泡,名为“鱼眼”与“蟹沫”,这就是“初滚”。他重新盖上壶盖,再扇上几遍,壶中的沸声渐大,水面也渐起泡,这名为“二滚”。

      这时已有热气从壶口喷出来,主人也就格外地注意。将届“三滚”,壶水已经沸透之时,他就提起水壶,将小泥壶里外一浇,赶紧将茶叶加入泥壶,泡出茶来。这种茶如福建人所饮的“铁观音”,大都泡得很浓。小泥壶中只可容水四小杯,茶叶占去其三分之一的容隙。因为茶叶加得很多,所以一泡之后,即可倒出来喝了。这一道茶已将壶水用尽,于是再灌入凉水,放到炉上去煮,以供第二泡之用。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的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 

      今天的工夫茶由历史沿革与传统文化沉积而来,已经遍及海内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角落,在旅游、商业、情感联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说:“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于茶之本质,而在于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

      社会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时下有些沏茶小壶已为盖碗所替代,砂炉生火、茶铫煮水已经由电炉、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完成,大多数的功夫茶停留在了解渴、休闲、社交的层面上。回首历史,由闵老子至今,可清晰地看到工夫茶是文人雅士超然品饮之意境的世俗化过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版权声明: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文字及图片,违者必究。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d832****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yixu.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