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通过这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每年可从甘肃省向山东省输送风电、光伏、火电及储能电量360亿千瓦时。这条全新的“西电东送”通道有什么奥秘呢?我们来看总台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
总台记者 安文剑:“我现在的位置就是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的庆阳换流站,这是刚刚投运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陇东—山东通道的起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陇电入鲁’工程。从‘陇电入鲁’工程结构上来讲,它是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甘肃的庆阳换流站,另外一端是位于山东泰安的东平换流站,两个换流站中间的线路总长达到了915公里,跨越陕西、山西、河北,电送过去需要多长时间呢?仅用时3毫秒。同样的时间里,声音只能走1米的距离。
每年将有360亿千瓦时电从这里送往山东,每一分钟的送电量就达到了6.8万千瓦时,这一分钟的电就可以够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20年使用了。
此次投运的线路采用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我们平时用的家用电器好多都是交流电,为什么采用直流电呢?因为长距离的输送来说,直流输电相当于一条电力的‘高速公路’。电上了线路以后可以‘点对点’一站式直接到达山东。而且比起交流电来说,直流电的长距离损耗要更小,因此可以将更多的电送到终点。
交流电怎么变成直流电呢?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换流站的作用。在甘肃的庆阳、平凉等地,建成了全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能源综合基地。这些来自于光伏、风电厂、火电厂以及储能电站的电通过交流电网送到了庆阳换流站,然后通过变压器、换流阀等上千个零部件的转换,变成双向的直流电送往山东。到了山东以后,它会经过一个逆向的过程,把直流电又转化为交流电,送到山东电网上,供给山东的普通用户来使用。
甘肃省拥有丰沛的风光资源,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目前已经超过了6600万千瓦,占比超过了64%。目前,甘肃的电已经送到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今天刚刚投运的这一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已经是甘肃的第二条特高压直流外输通道,而且还有两条正在建设,像‘陇电入浙’项目已经启动了建设,而‘陇电入川’项目也正在积极地推进中。等到这些通道都形成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西部的电通过这些通道到达全国各地,实现能源跨区域的优势配置。”
据国网山东电力统计,今年一季度,山东全社会用电量达20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接受省外来电需求强烈。“陇电入鲁”工程将显著增加山东的电力供应,有效缓解山东省电力供需矛盾,提升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总台记者 王成林:“我现在是在山东省东平县的±800千伏东平换流站,这里是‘陇电入鲁’的第一站。800千伏的特高压电来到山东之后,通过这里经过一系列的转换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在东平换流站,站内设有700多个摄像头,主控室可采集5万多个设备技术参数,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为“陇电入鲁”工程稳定高效运转保驾护航。“陇电入鲁”工程投入运行后,也将给山东省众多的钢铁、化工、港口等用电大户企业吃上“定心丸”。
王成林:“在位于山东省东平县的兖矿泰安港,我身后的河道上大家可以看到一艘货船正在装煤。泰安港每天的吞吐量能达到7万吨左右,它的全部设施设备几乎都是依靠电来运转,它每天的耗电量能超过4万千瓦时,可以说电是整个港口运转的命脉。而在我身后远处河对岸,大家看到的就是‘陇电入鲁’工程的配套线路,在‘陇电入鲁’工程正式投入运行之后,将对这里的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持。”
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秦文峰:“今年我们港口前4个月的吞吐量就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水平,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电力,需要更稳定的电力,而‘陇电入鲁’能够为我们公司今后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电力基础。”
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汪达军:“往年到了迎峰度夏的时候,我们就担心影响我们的生产。今年‘陇电入鲁’以后,我们这个担心就基本上没有了,可以放开手脚,大量接单、大量生产,满足市场的需求。”
作为用电大省,2024年山东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300多亿千瓦时,而“陇电入鲁”工程将对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国网山东电力建设部副主任 王涛:“工程竣工投产后,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量达360亿千瓦时,可满足超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其中50%是绿电,将有力支撑全省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
今天,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产。通过这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每年可从甘肃省向山东省输送风电、光伏、火电及储能电量360亿千瓦时。
该工程从甘肃出发,途经陕西、山西、河北,最终到达山东,输电线路全长915公里,新建甘肃庆阳、山东东平两座换流站,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每年输送的风电、光伏、火电及储能总电量超过360亿千瓦时,可满足超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总电量中,绿电占到了一半。
国家电网特高压事业部副主任 宋胜利:“当前,国家正积极推进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及其外送特高压工程项目建设。工程的竣工投产,将有力支撑‘风光火储’能源大基地的综合开发,实现能源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缓解华北地区能源短缺与西部资源富集的矛盾。”
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已建成投运39项特高压工程,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特高压输电网络。
从国家电网获悉,5月8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产,每年可从甘肃省向山东省联合输送风电、光伏、火电及储能电量超360亿千瓦时。
工程从甘肃出发,途经陕西、山西、河北,最终到达山东,输电线路全长915公里,新建甘肃庆阳、山东东平两座换流站,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总投资达202亿元。工程竣工投产后,每年向山东输送电量达360亿千瓦时,可满足超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其中50%是绿电。
甘肃风光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陇东—山东工程是继酒泉—湖南工程之后,甘肃第二条“西电东送”特高压输电通道。工程建成投运,将有力支撑甘肃能源基地综合开发,保障超过1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可靠送出。
国家电网特高压事业部副主任 宋胜利:“工程的竣工投产,将有力支撑‘风光火储’能源大基地的综合开发,实现能源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缓解华北地区能源短缺与西部资源富集的矛盾。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投运‘22交17直’总共39项特高压工程,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特高压输电网络。”
内容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