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熏风吹春去,万物并秀迎夏来。”
今天(5月5日)13时57分
我们将迎来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立夏的到来
标志着春天扫尾
夏日登场
这时节
春暖尚未舍得离开
而夏热已悄然出头
▲图片由AI生成
风暖昼长,绿遍山原
蜂飞蝶舞,万物并秀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初夏处处充满灵动的朝气
▲图片由AI生成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
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
▲图片由AI生成
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说,立夏时节及以后,气温升高,雨水明显增多,动植物进入旺盛的生长期,南方的早稻大都分蘖,油菜花已然结籽;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在灌浆之中;还有,那些春天里播下的作物种子此时相继出苗。
▲图片由AI生成
原野上,生机勃勃
蚯蚓跃动,疏松着土壤
忙碌的人们穿梭田间
一部分作物在收割
春熟的果树已挂果
收获的喜悦,已然初见
▲图片由AI生成
立夏三候
立夏物候,一候 “蝼蝈鸣” ,到底什么是蝼蝈?历来众说纷纭。按照现代的时令物候,“蝼蝈鸣”似应改为“蛙始鸣”。立夏二候 “蚯蚓出” ,在古人看来,蚯蚓因为深居地下,感受到的阴气比其他蛰虫更多,所以最晚结束冬眠,这才懒洋洋、慢悠悠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三候 “王瓜生” ,虽言王瓜,但泛指藤蔓类植物。它标志着春生夏长,由花花草草,到枝枝蔓蔓。从初春时的绿痕,到初夏时的绿荫。
▲图片由AI生成
民间素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三新’也可以说‘三鲜’,至于‘三鲜’的具体内容,各地大同小异,彰显了民间食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王来华强调。
▲图片由AI生成
春意藏,夏初长
风暖人间草木香
三五好友趁此相聚
漫步在海淀的美景中
和春告别
与夏相拥
不亦乐乎
▲海淀西山农场周家巷小院的油菜花田
▲玉渊潭公园的紫藤
▲海淀公园的花海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二月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国家植物园的郁金香
立夏过后,天气转暖
温度逐渐升高,阳气渐旺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
顺时养生
立夏之后更要注意“养心”
立夏养生 重在“养心”
▲图片由AI生成
壹
立夏“养心”作息要规律
进入立夏后,作息应适当调整,宜晚睡早起,中午适当午睡,以助消除疲劳,养足心气;日常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精神放松,静养身心才能更好地养护心气。
贰
立夏“养心”饮食有三宜
宜淡
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食物为主,多食蔬果、粗粮,多食清润祛湿的食物,如鱼、瘦肉、鸭肉、薏米、冬瓜、木瓜、玉米等,少食过咸的食物以及动物内脏、肥肉等;
宜酸
多食酸甘的食物,以助肝养胃、养心安神,如莲子、百合、玉米、山楂、杨梅、黄瓜、豆类等;
宜暖
“春夏养阳”,夏季虽炎热,饮食宜温暖,少食冷饮、冰镇瓜果,以免损伤脾阳。
▲图片由AI生成
既然春风留不住
夏日时光莫辜负
走进暖融融的初夏
感受旺盛生长的草木
聆听熙熙攘攘的街道
赏绿肥红瘦,看云卷云舒
这曼妙与美好,就在你的身旁
AI视频、图片:罗雨涵
编辑:关镓萍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中医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