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易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科技日报 | 米香瓜甜木耳鲜 吉林乡村振兴的新“滋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1 15:41:30   浏览次数:1  发布人:3589****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现在挺满足了,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现在的生活。”站在自家的新房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村民周梅浩皱纹里绽出笑意,“还能咋样,再想已经想不出来了。”他说自己不擅表达,一句话道出的,却是很多乡村振兴示范村村民的心声。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省主题采访活动走访吉林的乡村。它们从昔日的普通村落发展成为集生态农业、民俗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乡村。采访中,多位地方政府

    “现在挺满足了,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现在的生活。”站在自家的新房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村民周梅浩皱纹里绽出笑意,“还能咋样,再想已经想不出来了。”

    他说自己不擅表达,一句话道出的,却是很多乡村振兴示范村村民的心声。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省主题采访活动走访吉林的乡村。它们从昔日的普通村落发展成为集生态农业、民俗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乡村。采访中,多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员都提起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吉林乡村振兴的故事,可以从一粒米、一颗瓜和一朵木耳说起。

    7月18日,光东村。返乡创业青年金君回忆起了十年前的那一天。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考察,来到光东村,同当地群众进行座谈。总书记指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

    这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被当时参与座谈的金君放在心头。

    十年来,金君带领乡亲们将水田纳入物联网实时监控系统,引入无人机播撒生物肥,还向农业专家请教,让大米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细腻、味道更香甜。现在公司的“吗西达”优质大米,每公斤能卖到30元,不仅销往全国多地,还走出国门,实现了从普通农产品到高端品牌的蜕变。

    光东村坐拥“平岗绿洲”的天然馈赠,171公顷水田是其发展的根基,世代农耕人用汗水浇灌出黄金稻浪的生态奇迹。“我们坚持扩良田、育良种、施良法、用良机,发展智慧农业,以品牌化发展解锁乡村振兴密码。”中国一汽驻村第一书记时彦鹏说。

    尝到了拥抱科技的甜头,村子还将发展未来农业:深化智慧农业应用,实现虫情预警,水肥调控全自动化;拓展蟹稻共生+模式,引入鱼、虾、螺等多元水产,形成立体生态链,预计亩均效益提升40%;打造数字认养农业平台,配套建设农耕体验馆、稻田艺术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7月15日,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村企联营企业吉林省上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车晶举起村里甜瓜的包装箱:“都来扫我的二维码啊,关于瓜的各种问题都能问我。”

    她个人的微信二维码和电话号码,就印在包装箱上。

    马鞍山村棚膜果蔬农事研学基地依托6栋现代化温室,村企联营合作,种植甜瓜、番茄和反季蔬菜,打造高端果蔬生产基地,年销售额约70万元。种植基地的理念是“科学选育 绿色种植”,强调通过科学方法和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者忍不住尝了一口——皮真薄,瓤真甜。

    “我们的瓜都是吊着长的,立体栽培。这样一来,坐瓜之后瓜长得周正,着色均匀,不会产生阴阳面。”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赵世龙介绍。

    大棚内有寒地双层智能温室,采用纳米集热技术,将阳光转化为热能,仿佛给农作物盖上了一层新型“透光棉被”,能在任何季节为甜瓜营造适宜生长的小环境。在农业专家指导下,大家用“高温促糖、低温保糖”的方法提升甜度,产出“有小时候味道”的瓜。

    “我把个人二维码印在箱子上,是因为我对咱们瓜有信心。消费者吃了觉得好,想回购,扫码就能找到我。”车晶说。

    以前,马鞍山村“开山卖石头”,资源枯竭后成为贫困村;现在,马鞍山村“护山卖风景”,新农人在这片土地上成长,探索属于马鞍山村的新可能。

    7月18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永芳拿着木耳菌包,激情澎湃地说道:“你们在这里能看到中国木耳的未来。”

    作为一家返乡创业企业,他们成功研发出一条从拌料、装袋、灭菌到培养全程自动化的菌包加工生产线,可日产黑木耳三级菌棒15万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获得国内专利30余项。上料、拌料、接菌、装袋、成筐、运送、灭菌、培养、摆袋……这一整套生产流程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确保产品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生产,为实现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记者有些好奇,整条产线中最先进的地方是什么?该公司总经理高旷直言——理念。

    他们抱着用技术重塑木耳生产流程的理念,让农民变身技术工人。“原来我们可能就只想做一个菌包厂,后来我们发现,可以把一个产业链串起来,于是从一个木耳菌包企业变身为‘链主型’企业。”高旷说,他们下一步要做的,是深化黑木耳产品精深加工。

    工厂外,“汪清有机木耳盒马村实训基地”的标牌格外显眼。

    2022年,吉林省首个盒马村落户汪清桃源木耳产业园,这标志着以高科技企业+菌农合作社+共享产地仓+新零售采购平台的木耳生产新模式得以打通。

    科技赋能,类似的故事会在更多地区上演。看,他们正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来源 | 科技日报 记者:张盖伦 陈瑜 崔爽 张添福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589****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yixu.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