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首都之窗 李磊/摄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源泉,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作为首都的教育、科技、人才大区,近年来,我们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推动海淀成为全球人才的向往之地、发展之地,让海淀更具投资价值。”7月17日举行的“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海淀专场发布会上,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肖丹从人才资源好、政策服务强、生态环境优三个方面,介绍了海淀的人才价值所在。
△首都之窗 李磊/摄
人才总量多层次高贡献大
“总量多、层次高、贡献大”,肖丹从三个维度介绍了海淀人才资源的特点。
全区人才资源总量200.45万,全市占比约1/4。全区从业人员中人才占比88.5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是全国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区内有“三大奖”(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获奖者11人;两院院士646人,全国占比35.8%;高被引科学家264人,全国占比20.7%;人工智能学者1.23万名,全市占比超80%。
海淀的GDP中,人才的贡献率达65.2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
“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探火’,从全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到抖音、小米等领军企业,到处都有海淀人才奋斗的身影。”肖丹说。
以政策赋能发展用服务凝聚人心
海淀区坚持以政策赋能发展,用服务凝聚人心。肖丹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才政策服务强。
一方面,政策力求务实精准。当前,海淀区正在试点建设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将政策支持贯穿人才成长全生命周期。安居方面,全区共有各类型人才公寓2万余套,更有近千套拎包入住的智慧青年公寓,享受最长6年、最高6折的折扣优惠;创业方面,为有创业需求的人才,提供专业化管家团队,一对一创业指导,并配备10万平方米免费产业空间;资金方面,提供最高5000万元“科技人才贷”,“海英计划”直接支持资金超2亿元,设立百亿元科技成长基金。
另一方面,服务力求便捷高效。集成服务提质,建设人才E+工作站,集成出入境、知识产权、社保等10余项人才高频业务,让人才服务一站触达,年均受理人才业务9000余件。优化流程提速,通过专窗受理、专人对接,让“海淀速度”触手可及。线上办理提效,开设人才服务咨询热线,搭建人才政策申报、项目评选线上平台,办理效率整体提升40%,让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
打造全链条人才生态环境
“没有泥土,长不出花木。”肖丹介绍说,海淀区一直致力于打造从培育、到转化、再到发展壮大的全链条人才生态环境。
在培育上,海淀区针对不同阶段的人才,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面向大学生,采取政企校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开展“实习实践行动”计划,每年提供不少于5000个实习岗位,推动青年人才前置培养;面向初创企业家,量身打造“创业+金融+管理”培养模式,实施“薪火共燃”等计划,提升企业家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转化上,海淀区力促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搭平台促转化,汇聚“奇绩创坛”“巢生实验室”等各类创业孵化机构180余家,为人才提供深度孵化服务。办赛事促转化,举办HICOOL海淀赛事、中关村U30、东升杯等全球创业大赛,推动600余个创客团队和高成长性项目落地转化。
在发展上,海淀区以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助力人才发展。从去年开始,全力打造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围绕创新生态、城市运行、美好生活等开放布局100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搭建人才发展平台。通过举办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组建北京国际AI人才创新联盟等,加强与国际人才组织联合。
“人才是海淀最美的风景,也是这座城最高的价值所在。”肖丹说,热诚期盼海内外人才来海淀生活,到海淀发展,也热烈欢迎各位企业家投资人才、投资海淀、投资未来。
记者:倪恒虎
编辑:旭日
推荐 · 阅读